学工动态
美珈国学课堂有“干货”!
发表时间:2024-06-04作者: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阅读:130次

2024年4月11日下午,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弟子、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名誉校长萧永瑞女士,在学校图书馆多功能厅为师生们讲授修身养性的意义。学生直呼“还想继续听!”

现场聆听这次讲课的有全体校领导、中层干部和各学院的学生代表。其余师生在各自教室,通过线上聆听讲课。

作为“四书”之首的《大学》,凝结了我国古代先哲的宝贵智慧,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就让我们随名誉校长萧永瑞女士一起,领悟“修身养性”的意义与方法。

名誉校长萧永瑞女士通过回顾上次课堂的“知”和“止”,并结合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,引入课题,通俗易懂地详细给同学们讲述了《大学》中修养的重要性,通过减少外部干扰和调整心理和身体的关系,提高个人的修养和专注力,实现身心合一的效果。另外,萧永瑞女士强调了个人修养对社会的影响,追求内在的修养和善良,为世人做出贡献。同时提到了自省和自查的重要性,以及修身对个人自信和心理、生理的影响。南宋朱熹在作《大学章句》中名之为八条目,即“八个原则”: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强调要将“内明”的“明明德”,外用到“亲民”的救世济民,成就求天下太平的事业。通过上一次课堂的讲授,我们知道了要“明明德”,关键在“知”,知性;知觉、理性。那将“明明德”做到“外用”,需要有“诚意、正心、修身”的修养为基础,才有“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成果。要想“诚意、正心、修身”的修养,就要从“致知”的“知”入手,反察自己这个“能知”之性背后的本根。要想致知,就要“格物”。要格物致知,要大智慧的发起、起用,必须要心静。明白了“知致”的“知”,才能了解“明明德”的妙用,才能真正做到“诚意、正心、修身”的品德,才能有自知之明,立身出处的方向。

所以《中庸》中“唯天下之至诚,为能尽其性,能尽其性,则能尽人之性,能尽人之性,则能尽物之性,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则可以与天地参也。”尽人之性是“内明”学养功夫。尽物之性的“格物致知”就是内圣外用之学。能尽知人之理性,尽知物之理性,格物致知以后,才能真正做到“诚意、正心、修身”,而后才可以承担以道济天下而使天下平治。就是要有“所知”、“能知”,为社会做事,要做大事,先要从中等的事做起,想做中等的大事,你要从小事做起,那么想要做小事,先要把自身的修养做好。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水准越高,未来在事业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。

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,其本乱而末治者,否矣;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此谓知本,此谓知之至也。”是《大学》全文的大纲领。说明了人受后天、生理、环境等影响,和习气染污会变成善恶混浊的习惯。我们自身是有“能知之性”的功能,随时可以反省、自察,对每一个起心动念,对每一桩的善恶分别加以洗练,使它归于纯净“明德”。“明德”就像一盏灯照着自己,有不好的地方,就擦干净自己,让自己的格局不一样。因此修身是外用的基础,至关重要。所以上至天子下至百姓,自净其心,自净其意,净化行为是一切的起点,有了“内明”“自知”“明明德”的修养,才能“外用”去成就功业,有定力,纵然遇“烈风雷雨而不迷”。

那么如何去修身?修身包含了言语、态度、行为的修整,和思想、情绪的修整。萧永瑞女士通过刘备白帝城托孤嘱咐刘禅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来告诉大家如何对待善与恶。我们大多数的行为决策是会受情绪影响,一般人平时都落在“所知”的分别思维,被身体“生理”的“感触”左右,随时落在“感觉”所起的“情绪”中。当这个身和外界的物质世界各种环境接触,和人事相互交触感受。便随时引发了“喜、怒、哀、乐”的情绪。所谓的“脾气”和“个性”就是受“情绪”影响为主。情绪作用来源于身体禀赋,《礼记·礼运》、《黄帝内经》有相关记载。因此情绪与身体健康状态、五脏六腑息息相关。修身也包含了调和情绪,调整身体健康。《中庸》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我们可以利用吐故纳新来调和情绪。吐故纳新的具体运用就是我们美珈的特色“功过格”和“音声瑜伽”。帮助排解情绪,把心静下来,真的把压力都排开。

“音声瑜伽”里有“六妙法门”。是道家的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,帮助排解压力,帮助自己把五脏六腑里面的毒素排出来,这个毒素谁制造的,自己给自己制造的,我们吐故纳新,既有六妙法门,也有这个叫我们现在学的“三音”即“阿,哦,嗯”。所以说修身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调和自己的情绪,让自己身心健康。

“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。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”这里的“诚意”就是不要自欺。“自谦”中“谦”字,是六十四卦唯一六爻皆吉。是平平实实,实实在在的,不自满。谦虚永远是对的,永远可以保护自己。要“诚意”,首先不自欺。修德求“明德”,先要不自欺、平平实实,谓之自谦。一个人意念纯净,要一直到自己的潜意识,甚至梦境也是纯纯净净的。

所以“小人闲居为不善,无所不至;见君子而后厌然,掩其不善而著其善。人之视己,如见其肺肝然,则何益矣?此谓诚于中,形于外。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”人的心理思想动态,在言语态度行为举止上,会反应出来的。诚意修德,做到人前人后如一。

人都具有随时自我甄别鉴临作用,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,就如同冥冥中有人看着一样。《易经  系传》“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善,则千里之外应之,出其言不善,则千里之外违之。”人有善愿,天必佑之,也是天道好还。心里开始想要做一件真正的善事,一个很小的事,就会迅速的变得很顺利。人同时还具有自我净化的能力,经过自我洗练身心行为,心理可以转换生理,德润身,心广体胖。

最后,萧永瑞女士讲到《大学》中引用卫武公诚意改过自新,建立功业后、95岁了在道德上还在兢兢业业,自我检查自我反省,他的文治武功和个人的道德修养,至今老百姓依旧怀念的故事,并进行拓展,生动的讲解了周朝简史,为下一次讲课内容做基础。

在课堂提问中,讲到“明明德”要外用,如何外用时,工业机器人2207班郑智超举手抢答道,刚才萧老师说如果我们“明明德”后要干什么,然后萧老师说当然是要入世,为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,毕竟自己已经把自己内心修成一种极高的,一般人来说更高的高度,那么必然是可以做出一番贡献的,让世人感受到你内心的高度,并传播善的或正的一些理念。萧永瑞女士对他的回答表示满意,并且进一步阐释:外用内在自己的修养,就是为社会、为群众“利他”、“立人”,那么我们就明白要“明明德”是修养的基础。问到“个性决定命运”,那一个人的个性是能改变的吗?会计系2304班万文韬回答道,个性是可以影响自己的,也是可以改变的。萧永瑞女士对他的回答表示了肯定。回答正确的学生课后都得到了萧永瑞女士赠送的小礼物。

现场氛围活跃,分会场也毫不逊色,同学们认真听课,积极做笔记,记录疑惑的地方。

讲课结束,同学们才恍然,时间过得太快了,还想继续听萧老师讲课,有的同学课后积极主动的找到萧老师询问自己不懂的地方,萧永瑞女士细心的为他们进行了解答。有的同学结伴离开时也不忘相互探讨自己的想法。老师细致耐心教学,学生积极热情的主动学习,这样的教学氛围下,又怎会教不出真正成人成才,为国家做贡献的人?

工业机器人2207班郑智超:我觉得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格物致知,如何运用格物。从我们内心中逐渐隔开外物,感受内心变化,用心去感受,从而达到格物致知的理念。后面萧老师讲到了情绪影响,我们每个人都要吐故纳新,我们学校有“功过格”和“音声瑜伽”,都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心中的污秽和一些不好的想法,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,来让自己的身体达到一个更好的情况。这些都让我对学校的一些素质教育的安排有了更加全新的了解,也有一些心中的疑问。很期待下次的讲课,每次我感觉都能收获好多,整个人精神上都升华了。

 

商务英语2201班王子炎今天的讲课,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关于君子如何去自省、排解自己,做到内外如一。通过我们学校的“音声瑜伽”还有“功过格”来排解自己内心不满的情绪,以及不要过分的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影响自己的情绪,要正确的去感受自己想要去做什么。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,心一定要诚。每次都特别喜欢听萧老师的讲课,能够让我明白其中的意思,还会举生活中的例子,就是感觉和老师拉近了距离,很亲切,听的也认真了。就是时间太短了,还想继续听下去,我有好多想知道的,不过还好可以写感想给萧老师看我的疑问,超级期待下次的讲课!




Copyright © 2020 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所有 鄂ICP备2021006896号-2

关闭
0712-2323777

QQ:800119666